

淮安坐落于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历史上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位于淮安生态文旅区高铁路东侧,是集汽车客运站、公交轨道枢纽、地下商街为一体的综合型交通枢纽。
▼汽车站建筑近景
项目建筑设计依托淮安城市的运河文化,结合其作为一代伟人周恩来故乡的历史,从周恩来总理的字“翔宇”、小名“大鸾”提取灵感,整体建筑形态如同振翅奋飞的大鸾,传递出淮安“包容天下,崛起江淮”的城市精神。
室内设计秉持建筑室内一体化原则, 将“大鸾翔宇”的设计理念和运河文化美学延续到室内,致力用简洁、大气的设计语言打造富有淮安特色的城市窗口,为旅客带来便捷舒适的空间体验。
▼设计概念意向
01汽车客运东站
East Bus Station
汽车客运东站是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淮安市高铁枢纽)项目二期工程,建筑主体由入口集散中心、候车厅和自由附属办公三大区域构成,地上空间共有二层。
▼建筑体块分析图
一层为旅客提供购票及行李拖运服务,室内设计基于项目的交通型公建属性,摒弃了繁杂的装饰,整体空间以白、灰色为基调,用现代化设计手法为游客营造出简约、素雅、通透的环境体验。
▼淮安高铁汽车站正立面
▼一层服务区
二层候车大厅连接室外发车平台,游客可通过垂直电梯和自动步道来此等待发车。
▼二层候车大厅
顶部折面天花延续建筑风格特性到室内,以“大鸾展翅、鸾翼之羽”式的连续菱形为构图元素,与建筑外立面玻璃幕墙的不规则形态呼应,形成室内外连贯、统一的整体风格。
▼折面天花
▼折面天花细部
天花主要用材为铝拉网和定制U型铝板,半封闭形式设计在实现巧妙隐藏机电设备的同时,有效保证了空间美感。
▼细部
与建筑立面肌理一致,自动步道的玻璃棚顶沿用富有淮安地域特色的设计语汇,将运河文化美学融入其中,阳光下形似波光粼粼的运河水面,给人以视觉上的写意体验。
▼自动步道
02公交轨道枢纽
Public transit rail hub
此区域主要包括地下公交轨道枢纽和地面转换层两部分功能空间,整体设计以公交车、有轨电车等公共交通为主导,用简洁明快的设计语汇对车站人流动线作出有效导引,满足公共型交通空间的集散功能需求。
▼地下公交轨道枢纽
由于公交轨道枢纽主体为地下空间,如何在最大程度节能省耗的条件下保障日常照明成为了空间设计的重点聚焦:顶部采用实体与镂空天花虚实结合的方式,利用透光特性将室外自然光线充分引入,大幅降低了人工照明的消耗,同时呼应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
▼自然光照亮空间
地面转换层延续了整体项目设计的简约配色,与客运站清新素雅的风格统一。同时考虑到公共空间人群往来密集,地面采用了防滑耐磨的灰色自然岩采磨石材料,既有助于保障旅客安全,也为车站日常的清洁养护提供了便利。
▼地面转换层
03地下商街
Underground shopping street
此区域为去往地铁的主要通道,乘客经此可实现地铁站台-地下商街-公交轨道枢纽的连续互通。通道两侧结合交通空间的流量优势预留了丰富的商业展示门店,室内设计从交通与商业的综合角度出发,为旅客提供可供驻足停留、餐饮休息的多功能空间。
顶部天花采用曲折交错的白色铝方通组合线条,赋予空间无限的延伸感,最大限度体现了视觉引导性。门店立面采用整面玻璃代替墙体的形式,为后期商户运营提供更为直观、灵活的商业展示条件。
▼地下商街实景
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是CCDI北京室内设计中心的第一座客运站和枢纽竣工项目,其作为淮安对外展示的新窗口,不仅承载着疏散交通重要使命,也是淮安对外宣传的城市名片。作为项目的设计方,CCDI设计团队坚定建筑室内一体化原则,将空间设计与地域文化完美融合,致力打造高效便捷、体验舒适、具有淮安地域文化特征的现代化综合性交通空间。
▼项目区位图
项目名称: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淮安市高铁枢纽)
室内设计团队:CCDI悉地国际 卝智室内设计
业主单位:淮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
项目设计 & 竣工时间:2018.11-2020.10
主创:李秩宇
设计团队:浦玉珍、王欢、王君、杨彦铃、龚磊
项目地址:江苏省淮安市
室内设计面积:汽车客运站4715㎡,公交轨道枢纽28818㎡,地下商街7414.6㎡
摄影团队:鲁飞
室内主要用材:铝拉网、水磨石、铝板
文章来源:CCDI卝智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