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二维码
返回顶部
圆融的企业文化堡垒,Homelinker 图书馆
由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为「贝壳」打造的Homelinker图书馆,即传达了这样的理念。它自然而静谧,同时开放共享,充满积极的力量,如同贝壳生物的斐波那契螺旋线,以圆融且笃定的轨迹,筑造包容的精神空间

· Homelinker 图书馆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

如果说办公空间承载着一家企业的动能与创造力,那么作为第三空间出现的企业图书馆,则构成了思想堡垒与文化属地。

由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为知名企业「贝壳」打造的Homelinker图书馆,即传达了这样的理念。它自然而静谧,同时开放共享,充满积极的力量,如同贝壳生物的斐波那契螺旋线,以圆融且笃定的轨迹,筑造包容的精神空间。

灵感碎碎念

整个图书馆的设计过程从场地筛选开始,共计8层的的办公楼,每一层都存在不同的观景视角,在仰望、俯视与远眺中,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最终将图书馆选址设立在2层临窗的独立区域。

这个附带弧形玻璃窗的200㎡空间,最打动人的地方,是窗外郁郁葱葱的树景。树冠的高度,恰好形成天然的绿色屏障,为室内带来宁静、安定的气息,枝叶繁茂的景象,也喻意着精神滋养下的不断生长。

图书馆的入口,位于一层大阶梯的顶端,没有刻意强化进入的仪式感,而是以白色圆弧为元素,轻盈巧妙的“溢出”于空间。

与它衔接的,是贝壳创始人左晖曾收藏的艺术画作《我的梦想》,带着纯粹、率真的表达,回应企业创立之初的原点与心境。独特的入口以“流动”的形态,与办公楼主环境的科技感相融合,与此同时,蜿蜒的动线也即将向内展开。

白色铝格栅回廊,提供了序列感的穿行体验,角落里,由杨茂源创作的《无限生长》雕塑作品,展现着“珍珠贝”的原色与“玛尼堆”的美好祝愿。

在循环阵列的交替下,人们抵达图书馆中心展示区——创始人手稿陈列墙。它由两面弧形隔断组成,半封闭的圆形空间,让动线暂停,通透的设计手法,制造出时空的对话。思想于此碰撞、汇合,再借由无数的窗格发散出去,更新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

动线的末端,是临窗阅读区与休憩区。书架、卡座与书桌全部采用弧形方式呈现,如同一个螺旋的腔体,包裹住知识的内核,同时赋予足够的呼吸感,拓宽“思”的维度。

原木色材质的应用,将白色空间拉回至更真实、理性的状态,也与窗外的树景形成呼应。在一层层的叠加与释放中,Homelinker图书馆完成了与“人”的多元交流,纪念着初创之心,更启发着未来探索之路。

项目名称:Homelinker 图书馆

项目业主:贝壳

项目位置:北京,中国

项目类型:图书馆

设计公司: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

主持设计师:关佳彦

设计团队:穐吉彩加,王天苹

项目面积:200㎡

设计周期:2022.03.01 – 2022.05.20

施工周期:2022.07.01 – 2022.11.30

材料与品牌:吊顶-铝板 / 地面-地胶 / 环保乳胶漆

摄影:锐景摄影

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性团队,2013年由日本建筑师关佳彦Yoshihiko Seki与穐吉彩加Saika Akiyoshi创立,先后在日本东京、中国北京与上海设立办公室并展开实践。KiKi的日文发音释义,是一种判断审美与价值的敏锐直觉,意味着对各领域事物的精通、造诣和独到见解。它启发了KiKi建筑设计事务在创作时的抒情与逻辑——将外界感性经验与自身知识体系相结合,内化为和而不同的人文理念,继而渗透至空间的精神、形态、结构、肌理等亦虚亦实的维度之中。

关佳彦 Yoshihiko Seki

关佳彦,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芝浦工业大学建筑学硕士,曾就职于英国伦敦的Studio Bednarski、日本东京的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并担任日本东京东洋大学与香港知专设计学院讲师至今,2013年创立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从神奈川、东京、伦敦、到北京与上海,多元文化下的生活经历,使他的思维路径不断拓宽,对事物的观察与理解逐渐深入,这其中所触发的感悟,被转译输出至不同类别的项目实践中。

穐吉彩加 Saika Akiyoshi

穐吉彩加,出生于日本长崎县,芝浦工业大学建筑学硕士,曾就职于日本东京的堀内秀人都市建筑研究所与日吉坂事务所,2013年创立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她在美国和日本成长并接受教育,不同国家的旅居生活,带来多样化的风俗文化和意识形态,这些经历的交织与碰撞,成就了其个性中的开放、随然。她时常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事物,适度的“距离感”帮助她更加理性、客观的处理问题,发掘微不可察之处,从而获得面对设计时的一念灵机。


评论
相关文章
TERRAKOTA餐厅,诠释松弛的设计语意
  • 5小时前
  • 作者:木君建筑
  • 2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