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二维码
返回顶部
公共卫生进化论:设计师们的“锦”囊妙计
“疫情之下,设计师可以做一些什么?参与到公共卫生领域,是否有意义?”这是《Create Cures 创造治愈》项目发起人、设计师周宸宸面对疫情发起的一个思考问题。

疫情之下,设计师可以做一些什么?

参与到公共卫生领域,是否有意义?

这是《Create Cures 创造治愈》项目发起人、设计师周宸宸面对疫情发起的一个思考问题。而作为周的好友,吱音创始人兼设计总监朱晖,深入思考这一问题后,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解读方案。

他认为,设计本身在解决问题的前提下,可以对人们日常的生活习惯产生影响。“我希望大家看到「丼囊 Handy Capsule」时,会快速联想到某些随身携带的物品,并以此产生了想要拥有它并带出门的冲动。将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变成一种风尚。由一小部分人开始,逐渐影响更多的人。”

设计产品名称:丼囊

产品设计说明:设计师的职业属性,决定了社会分工。设计本身在解决问题的前提下,会对人们日常的生活习惯产生影响。所以依托商业途径来尝试影响公共行为,可能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选择。

疫情后,如何通过某种媒介,让公众自发自愿地培养起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是我们思考的原点。

Handy Capsule是一款卫生用品集合包,我们以胶囊的形式将一次性口罩、额温贴、免洗洗手液和酒精棉片,四款基础卫生用品收纳其中。以满足人们日常携带和短期出行的需求。

温润的鹅卵石外壳由全铝材质一次冲压成型。内嵌磁吸,便于对半开合。侧边以硅胶或皮带串联,外观尺寸为12.5×9cm,厚度仅为2.5cm。

可将其悬挂至把手,背包上。亦可随手放进包袋或车内。同时,我们也构想了可以购买更大容量的替换装,以方便替换。

△ 作品获得知名设计杂志dezeen官网报道

Q: Handy Capsule为何能让公众“自发自愿”地改变卫生习惯呢?

朱晖(下文将忽略):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以行政宣导、甚至政策推行来尝试要改变公众的生活习惯。往往容易被忽略的是“自发自愿”四个字的重要,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关键点。我们希望找到巧妙的连接点,呈现一个不会让人有负担的设计,且更有仪式感更时尚。

当大众能在一个新物品上,轻松地找到熟悉的“连接点”,并且是顺应自己原本的生活习惯,就更愿意去尝试和接纳。依托商业途径来尝试影响公共行为,可能是一种能持久见效的选择。我们一开始就希望Handy Capsule是可以被落地实现的,如果通过了商业市场的验证,人们愿意为其付费购买,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一种“自发自愿”的习惯。

Q: 设计Handy Capsule和吱音的家具,有什么不同?

家居设计很多时候是“命题作文”,深耕在一个传统的行业里,影响人的行为。吱音一直希望“品牌”先行,设计师在“品牌”的背后去思考和创作。但设计Handy Capsule,有更高层面的思考和期待,理念也更个人一些。

Q: 对Handy Capsule的设计价值,有更长远的期待吗?

希望能让一小部分人将其作为日用品随身携带,并以此作为表达自己的态度的方式,比如“我是一个关注公共卫生的人”,然后影响更多人。更长远来说,希望这个设计能被医疗器械行业关注认可,并生产,普及到市场上。

Q: 实现这款设计的商业产品化,是否有困难?比如供应链的问题。

从生产技术层面,应该是没有。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采用了比较有趣味性的胶囊造型,但涉及的材料和工艺,都是医疗器械行业供应链所具备的,甚至包括消毒酒精盒类似“Yogurt”的粘盖。为了确定放置压缩口罩格子的尺寸,我们寻找了市面上多种款式的口罩进行折叠实验。最终希望在现有的生产供应链基础上能实现产品化生产。

Q: 公共卫生是个永恒的话题,但公共卫生用品似乎被关注的不多?

站在设计师的角度来看,公共卫生用品,甚至医疗器械产品,是相对封闭的,可能只有在重大危机事件发生的时候才会被关注。平时的安稳,都是背后大量的医疗从业人员在扮演者“安全卫士”,监测,研究,及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这类产品通常呈现出来也是既定的范式:比如专业的,严肃的。这种“范式”某种程度上会限制其被广泛地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也许从“设计”的角度,进行产业革新升级,换一种与大众交流的方式,能让公共卫生用品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

Q: 设计能给公共卫生行业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比较好切入的是物品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希望丼囊能从医疗用品转变为时尚用品。

疫情期间得到很多启示,一些权威的专家医生,从幕后的研究者走进民众的视野,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成为公共事件的发言人。当下形势自然地促成这个角色改变,且带来更正向,有效的沟通效果,朴实易懂的科普和鼓励,很好地安抚了大众焦虑的情绪。

所以当设计让医疗用品变成日常时尚用品,传递的语言会更亲近,再以商业途径来助力推广,就更有普世性了。

设计不是发明,更多是润物细无声的改良,优化,甚至是引领。设计师扮演“传递者”的角色:提出解决方案,找到可落地的媒介,并能被接纳,接着需要更多支持和跟随推广,如果能借助更大的平台或其他“势能”,就可能为行业带来革新。

朱晖 KIRAN ZHU


吱音创始人兼设计总监

意大利国立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

家具产品设计硕士

2013年,朱晖与杨熙黎一同创立了吱音,怀抱着「用设计给生活带来惊喜」的使命感,坚持以创意驱动设计,与大众分享设计的价值。

朱晖先生个人获得2018EDIDA中国区年度设计新锐奖和2018摩登上海时尚家居展摩登态度人物新锐奖,所带领的吱音设计团队更连续两年获得金点奖最佳设计团队奖等。

关于《Create Cures 创造治愈》项目

1点君也曾推送过项目首期的设计作品。这一项目,由业内知名设计师周宸宸和他的设计师朋友们共同发起。

新项目 | 新冠时期的「治愈系」,设计师周宸宸的创造计划

作为一个设计师为主体的公益活动,旨在以设计方式促进公共卫生的发展。Create Cures简称CC,CC也是医疗中常用的计量单位,这也是寄寓参与的每个人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发一点光,成为一个更美好未来的开始。

日前,项目第二期也已面世:

0 1

△ 设计师曾熙凯及其Studio Shikai 团队

设计产品名称:

便携UV笔记本架

产品设计说明:

结合波长270-280nm的紫外线,让灭菌防疫与日常工作完美结合,随时保持使用者的卫生健康状态。便携UV笔记本架以铝挤型与塑料制作,容易清洁携带,需要消毒时,只需将笔记本架放到键盘上,并使用内建的USB头插上笔记本供电,按下开关,即可自动计时5分钟以UV光消毒杀菌。

0 2

△ 设计师陈福荣

设计产品名称:

消毒手套湿巾

产品设计说明:

一般的纸巾生产工艺是将多层纤薄的纤维纸,通过热压跟焊切合成在一起。这个手套消毒湿巾,完全保留原有纸巾生产的工艺:通过更大面积的热压去粘合手套形状;小面积的触点热压增加了湿巾的肌理,增强擦拭消毒的摩擦度;通过焊切工艺做出容易分离的边线。在同样的考量下,可以完全保护到手部,消毒完物件后直接丢弃即可。

0 3

△ 设计师章俊杰

设计产品名称:

EXPRASK

产品设计说明:

设计一种“利于表达”的透明口罩,设想采医用级的TPE材料制作,结合双透气孔设计,让戴口罩的人可以露出爽朗笑容,可以无遮挡地进行表情交流。也许在行色匆匆的街上,这种口罩带来更积极的沟通,可以对抗全球感染的沉重气氛,让这次不愉快的“考验”尽快在人们的笑容中被遗忘。

0 4

△ 设计师 Damian O'Sullivan

设计产品名称:

Handshake-Badge

产品设计说明:

一款可以佩戴在衣服上的徽章,用来礼貌的将“我不想握手”的信息传达给对方。徽章可以展现两种状态:一只伸出的手,视线移动,就会变成禁止手势。明确传达出不想握手的的信号。徽章采用微缩晶体印刷技术,简单且低成本,可实现一个徽章上两个重叠而互相垂直排列的不同图案因位置变化而转换出现的状态。

0 5

△ Raw Color设计工作室创始人

Christoph Brach和Daniera ter Haar

设计产品名称:

Elbow Sock

产品设计说明:

Elbow Sock如同肘部的一块手帕,是在衣物外部一个额外的防护层,这种便捷的设计让每个人都能真正使用起来。你只需找来一只袜子(也许因为它恰巧丢失了另一半),再把脚趾部分剪掉,套进胳膊,就可以开始使用了。使用后只需脱下并在60度左右的热水中洗净即可。

在荷兰,打喷嚏时或咳嗽时建议用肘部代替用手遮掩。不仅是在疫情爆发的当下,在疫情之外的日常,我们也需要一些可以减少甚至防止病毒通过飞沫传播的有效的方式,同时又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额外的困扰。

评论
相关文章